【iShare-研華愛分享】A-2550 藍永昇閱讀心得分享
神經外科的養成,與硬體工程師出奇的相似,『等到有動脈瘤在你面前爆開來的時候,你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神經外科醫師。』這是作者當了五年住院醫師時,一位主治醫師跟他說的話。等到有BUG在終端客人的現場出現,能妥善處理的才有辦法成為真正的硬體工程師。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法蘭克˙佛杜錫克從還沒決定科別的實習醫生開始,到成為神經外科總住院醫師的成長經歷。因為別的科別無法排上實習,只能從神經外科開始;經歷一次美好的奇蹟,發現隔天要開刀的病人,有其他症狀,病因不在腦部,應該要取消手術改為其他治療方法,讓他獲得主任醫師的賞識,走上神經外科這條路;歷經多年住院醫師的磨練,終於成為總住院醫師。中間的酸甜苦辣,在作者的筆下,雖然精采絕倫、驚險刺激也感受到其中的艱苦,但是與當事人的感受,絕對還是相差甚遠。
神經外科醫師是種沒有退路的職業,稍微的疏忽,碰破了腦子裡的任何不該碰的地方,或是動作太慢,讓腦部缺氧過久,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而這種壓力也是使人成長的養分,而『失敗』更是大補丸,當然,這個『失敗』要能及時被彌補;修補不小心碰破的血管或腫瘤,視野瞬間成為血海,那種生死攸關的壓力,讓醫師改變他的態度,即使已經做了數十次完美的手術,也不敢再輕視任何一次手術,如同作者第一天就被告知的第二條規則,只有別人主刀才有小刀,只要是你自己主刀都是大刀。
所有的職業,無論是醫師、廚師、泥水匠、木工或是硬體工程師 ,成長過程都經過以下幾個階段,雜工、助理、副手、師傅,通過師父的觀察與考核才能進階到下個階段,重點是心態與技巧。認真的對待自己的職業,以自己的職業為榮,才能耐心的磨練技巧,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當新人變成師傅後,對下一代的訓練方法,與他的師父如出一轍,劇情幾乎一樣,只是面孔不同。不只是技藝的傳承,訓練方法也是一代一代沿襲下去,這些方法雖然古老,但是最扎實。每個階段所面臨的考驗不同,在資淺時,做決定所想的是理論上的方法,目標是非常理想化的;有些歷練之後,會因現實情況做些妥協;成了師傅後,最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最重要的是時時記得『莫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