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are】《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讀書心得

iShare-研華愛分享】   

書中介紹了無國界醫生組織Medicine Sans Frontiers(MSF),無國界醫生不分種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為身處困境的人們以及天災人禍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並為需要提供援助地區的受苦難的人民,提供最基本的人道救援援助。

    這是一本筆者探索自己內心的紀實類行醫遊記。是關於筆者如何興致勃勃地想要出走流浪,最後在掙扎之中,找回那片失落已久的靈魂拼圖。

    透過作者的文字,勾勒出我好奇的中東文化,齋戒月的日常、女性權力低下社會的民眾認知、宗教信仰力量凌駕於生物求生本能的人民選擇、持有槍支比率等同於台灣人持有手機比例的武裝衝突社會...等等,著實令我堂目結舌。

    其中有趣的是,回教社會的齋戒月(日出到日落都不能進食與喝水)文化背後意義,已經跟當初默罕默德立下的本意出入甚多;當初默罕默德在可蘭經訂下齋戒月的時候,並不是要懲罰自己的子民,是要人民去銘記飢餓的感覺,進而對身邊的人產生同理心,願意與窮苦的人一同分享食物;但現在的齋戒月,似乎已經變成一個嘉年華會,它的意義已經被曲解,人們認為禁食是一種懲罰,覺得白天在受罪,到了夜晚有一種補償心態,想要大肆慶祝一番。

    讓我回想到台灣的許多傳統文化,雖然不同的文化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儀式,但巧的是,最後也變成了嘉年華,只有當我們去了解這些自古流傳下來的儀式的背後意涵,那些儀式和規範才變得有意義。

    不同文化的接觸與改變,在人與人接觸的那一瞬間就已經產生變化,願意尊重與欣賞與自己文化價值完全不同的個體,而不是把自己認為對的價值觀,加諸在對方的身上,如果沒有了尊重與欣賞,那我們在做的事,和當年帝國主義把他們認為『好的文化』強行灌入殖民地又有什麼不同?

    這不只會在不同種族間,在相同的文化但不同世代間,也會發生,我們應該去包容與尊重我們的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思想與塑造他們思想背後的大環境文化,而不是以自己認為的『成功經驗』去判斷對方的邏輯跟自己的有落差,縱使不能理解,也應該要做到包容與尊重。

    尋找自由的時候,需要心定,不然,只不過是從一個囚室移監到另一個囚室罷了;以作者為例,在主流的醫學之路工作,是一個大囚室,作者努力的從中脫離逃跑,跋山涉水的去到葉門,以為避開了束縛,卻沒想到,掉進了一個更幽暗,更孤獨的禁閉室裡,沒有出路。

真正的自由,不是來自於追求,而是在一瞬間,能放下多少的執著。

(部分內容節錄自原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