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are】《聖戰與文明—伊斯蘭與西方的永恆衝突》 讀書心得

iShare-研華愛分享

伊斯蘭興起之前,中亞的大草原就聚居了很多遊牧民族,先後由幾個帝國統治,如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這個大草原是當時東西方交通必經之地,沿綠洲形成的貿易路線(絲路),讓這些難以農耕生活的遊牧民族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猶太人這麼會做生意,或許也與此相關。絲路上的部落宗教信仰並不相同,直到西元六一0年穆罕默德以最終先知的地位推行伊斯蘭之後,這廣大的草原地帶,逐漸成了伊斯蘭的世界,它超越了種族,不受國界限制。

伊斯蘭是政教合一的統治,穆罕默德之後的繼承者成為哈里發,原意為『神的使徒的代理人/繼承人』,他們繼續領導伊斯蘭帝國向外擴張,對不願成為穆斯林的人,只要依照規定繳稅,也能相安無事,相對於基督教的屠殺異教徒,伊斯蘭更友善,也因此需多基督教的異教徒都遷往伊斯蘭世界。『可蘭經或劍』只能二擇一,其實是基督教的西歐所編造,『納貢』是第三個選項。橫亙於基督教世界及東方香料世界之間的伊斯蘭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薩法維王朝及蒙兀兒帝國)成為西歐人的眼中釘,為了繞過這條絲路/香料之路,西歐展開了航海的冒險,繼而開始了大航海時代。這些中亞國家,因為海路的發展喪失了經濟來源,國力日衰,終於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

伊斯蘭與西方的衝突,雖然起於地理因素,另外政治原理的差別是第二個原因,西方國家以民族為單位區分,伊斯蘭國是以宗教為界,並以全世界都成為穆斯林為理想。第三個原因則是西方各國在亞洲的角力,西方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中亞各自選擇不同的合作對象,製造民族或部落間的對立,這些組織在日後也有可能與合作的西方國家反目成仇,蓋達組織以及其他的聖戰士,其實是美國為了防堵蘇聯在阿富汗的擴張而召集並支持的,在完成任務後,聖戰士會到出發地,製造了其他的紛爭,甚至與美國為敵。

伊斯蘭與西方的愛恨情仇,是無法理得清的,這中間的政治動機應該是最關鍵的影響,也無法有完美的結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