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有機農場下半年2~4月心得分享【張頌昇】
經過了多雨濕冷冬季(2017/12~2018/1),今年(2018)的春節是近年少有的溫暖且陽光充足的假期,短短近兩周讓不少農作物成長的特別快速,就以個人研華有機農場的作物為例,不少過年前沒有採摘留下的作物,在年後的成長的幅度會令人驚訝。下圖是個人去年種植失敗的大梅花蘿蔔,去年經過蟲害,連日的陰雨導致大部分的蘿蔔幾乎枯死,剩下幾株蘿蔔在年後新一期的的耕作時原本準備當作綠肥回埋土裡。
在翻土處理這些蘿蔔時,發現只是短短兩周而已,這些蘿蔔根已開始有不錯的成長,其中一株蘿蔔的大小居然有半把剪刀的大小,如果再給它兩周的生長期,說不定這幾株蘿蔔都可以長到約一把剪刀大小。
除了蘿蔔之外,下圖的作物的生長狀況也是另人哭笑不得,下圖是去年十一月中旬蟲害後所種的花椰菜;同樣的經歷兩個多月的陰雨,愾年曆年前一直看不到有成長的跡象,想不到春節假期這段時間也開始成長,不但整株的葉子長得非常漂亮,中間也開始長出可以食用的花苞,更令人哭笑不得是旁邊的香菜,原本以為去年買的香菜種子都是空包彈,年前採收時也看不到有類似的香菜作物,只是隔一個年節後,幾乎找的到的香菜都成長過老了。
同樣的要重新耕作新一期的作物,只能將還在發育的花椰菜割下採收,和出國都在種菜的校長所種的花椰菜一比,就知道種植經驗的差距有多大。
從下圖植物生長狀況就知道,這次氣候良好,陽光充足的年節假期tj除了讓個人沒有採收的作物獲得良好的生長外,雜草也獲得同樣的生長環境,整片田畦全部長滿了各式各樣的雜草,常見的紫花苜蓿(三葉草)就佔不少地方。
以前的期初去除雜草做法是拜託山明兄燒粗糠,用高溫悶燒方式燒死這些雜草根部與其種子,並將燒剩的粗糠灰與草木灰一同埋入土壤裡充作肥料,因最近PM2.5的關係,有機農場已很少看到焚燒粗糠的作法,所幸這次佔不少地盤的紫花苜蓿(三葉草)是固氮的綠肥之一,這次補充土壤肥料的做法就是將田畦上所有雜草與採剩的作物一同用鋤頭剁碎併來入土裡 ;今年進入三月後就不常下雨,但土壤仍保持長時間的潮濕,從下圖可以看出上週埋入的雜草綠肥大都腐爛看不出形狀。
個人除了靠山明兄幫大家準備的有機肥料來施肥補充土壤養分,因之前有分享只靠這些肥料可能不足以讓作物有更好的成長發育,所以這次就從農場的空地找到一些別組處理剩下的菜葉當成補充綠肥。在開始種植前盡量讓土壤有多吸收一些的氮肥,以期待期末有更好的收成。
進入三月中旬,氣溫開始回暖,正是種植作物的好時機,山明兄也幫大家準備了不少菜苗,這次個人選擇種植糯米椒(俗稱青辣椒或青龍辣椒),小黃瓜兩種作物;因好幾年前個人有幸從山明兄那得到了不少有機糯米椒,這些糯米椒與小魚乾和豆豉一起快炒滋味真是一絕,微辣與爽脆的口感實在下飯,之後個人一直對於糯米椒念念不忘,只可惜都沒看到糯米椒的菜苗;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在自己負責的田裡種植。下圖是種到田裡的糯米椒菜苗,整體看起來與青椒類似,因個人以挑戰種植青椒多次且沒有一次能成功收成,如果不是向山明兄特別詢問今年的菜苗種類,還說不定將糯米椒菜苗當成青椒而放棄。
下圖是四月第二周的糯米椒的成長狀況,個人這次共種植約十二株,就個人的經驗,種植到第三周後,總會有些菜苗因各種狀況而突然枯萎,但這次地種植的糯米椒居然沒有一株枯萎死掉,每一株都有不錯的成長狀況,這次應可以期待糯米椒的收成。
下圖是四月第四周的糯米椒成長狀況,這時候明顯感覺到氣溫開始變高,日照時間也變長許多,而有機農場的土壤也不像之前一直長時間保持含水濕潤的樣子,這時候糯米椒生長可以明顯比兩周前還大,但每一株看起來有點被烈日曝曬過後那種委靡佈陣的感覺。
相對於而糯米椒的順利成長,個人這次種植的小黃瓜就不怎麼順利了,一樣是種植約十二株的小黃瓜菜苗,而就個人經驗,三周後的小黃瓜以會開始長出觸鬚開始爬上竹竿,而這次個人的小黃瓜在三周後已有三株枯萎,其他的小黃瓜菜苗如同發育不良,每一株都維持四到五片葉子的菜苗狀態。
下圖是四月第四周小黃瓜生長狀況,又有兩株小黃瓜"脫隊",這次個人種植的只剩七株還存活著,而存活下來的這幾幾株小黃瓜葉在少雨的四月下旬顯得委靡不振。一副隨時都會枯委的樣子。
這期個人再度挑戰種植南瓜,這是個人第四度種植南瓜,前幾次都次種植在負責田畦的中央,種植的結果都是南瓜藤到處爬,南瓜葉與南瓜花長得很漂亮,但最重要的收成物--南瓜都因各種理由導致只能採收一顆,這次個人將南瓜子種在田畦後面,不知道是否個人沒有種植南瓜的運氣,下圖是種植子過六周的生長狀態,這次只長出這一點南瓜葉,而別組的南瓜藤已經到處爬了。
這次除了種植糯米椒,小黃瓜與南瓜外,這次個人還種植了川七(落葵薯),以前常在菜市場看到川七這種蔬菜,但現在不知為何,傳統市場與量販店的生鮮區幾乎很難看販賣川七,目前只有在熱炒店才能點的到這種蔬菜,會想要種植是川七的原因是看到校長在農舍後面日照較少處忙進忙出,經請教後才知道校長又在有機農場種植隱藏的美食--川七,而正好家中長輩非常喜歡吃川七這道菜,所以在各種因緣下,個人也向山明兄詢問哪裡可以找到川七幼苗。
山明兄提到,川七幼苗要種植在落葉較多的地方,且日照略少之處;目前符合的地方是靠近防風竹林之處,這裡有大量的竹葉落葉,且竹林會遮住不少陽光,所以將找到的川七幼苗種在這裡,上面再覆蓋一些落葉,以期這株幼苗能順利生長。
在和別組農友討論種植時提到川七,別組農友也大方地將自己的兩株川七幼苗分享給我。目前個人就將這些川七都種植再一起,希望這次能順利種植成功。
家中長輩提到,川七這植物種植成本很低,在鄉間山區非常容易找到這蔬菜,但摘採川七葉就有點費工,所以現在很少菜販會賣這蔬菜,下圖是這籃是個人摘採的川七葉,光這一籃川七葉就花了近三十分鐘摘採,而川七葉的清洗也有點費工,需要採用一片一片的清洗方式,如果是用像洗米的方式搓洗所有的川七葉,那川七葉就會黏在一起,快炒起來不會每片都炒熟。
下圖是炒好的川七,個人家中是使用常見的麻油爆薑絲後快炒川七葉,這盤蔬菜所費的時間是摘採超過三十分,洗淨與料理時間約十分鐘,端出來後到吃光所費時間卻不到三分鐘。
今年校長在有機農場LINE群組推薦尼基羅草,提到尼基羅草是一種含有大量天然抗氧化劑的作物,多吃尼基羅草可以有效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與改善身體體質,因個人已規劃好要種植的作物,所以就沒有種植尼基羅草;而這次就從校長那拿了一些尼基羅草回家試煮,嚐嚐這種植物的味道如何。
尼基羅草的料理方式是推薦水煮,絞汁和直接當生菜沙拉食用,正好家中沒有食物料理機,且這次摘採的葉子較厚,似乎不適合當生菜沙拉,所以是蔡用水煮方式,吃起來的口感較粗,所以這盤水煮尼基羅草的受歡迎度略遜於快炒川七。
這次個人也有幸得到農友贈送的大量山茼蒿菜;春季所採收的山茼蒿已算是快過山茼蒿的最佳時節,所以這次的山茼蒿味道較苦,並不適合拿來煮火鍋,只適合水煮川燙,將其澀味用水去除。
水煮過後的山茼蒿菜還是帶有苦味,所以還加了些重味道的調味料(例如蒜味醬油)壓抑這股苦味,但咀嚼多次後這股苦味會自動回甘,可是家中小朋友們還是受不了這股苦味,到最後下面這盤水煮山茼蒿菜變成幾個大人要解決的蔬菜。
吃完後才能體會吃當季的菜是多麼幸福與重要的事,合於時節的蔬菜不但容易種植,且味道較為溫和容易入口,過時節的蔬菜不但收成較差,味道也遜於合於時節所採收的蔬菜。
在有機農場耕作是一種慢活紓壓的運動,抱持著愉快休閒與不計較收成多少的心態,才能讓收成有意外的驚喜,希望各位農友都能像下面這隻貓一樣,來有機農場享受悠閒的種植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