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文教基金會專注培育傳統文化藝術人才、發揚傳統藝術國粹,長期專案贊助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傳承文化精髓,希望藉由我們的推動,讓更多同仁及社會大眾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並提升藝術欣賞風氣。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12年一貫制之戲曲人才養成學府,以培育傳統藝術人才、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為宗旨。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於95年8月1日奉教育部核定由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改制為臺灣戲曲學院,校舍分內湖與木柵兩校區,設置有京劇學系、戲曲音樂學系、歌仔戲學系、民俗技藝學系、劇場藝術學系、客家戲學系等6系(科)。
目前招生方式,京劇與民俗技藝學生自國小五年級入學;歌仔、戲曲音樂與客家戲學生自國中一年級入學;劇場藝術學生自高中一年級入學,歷經國小兩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學院四年(含二專與二技)之養成教育。而以上學制國小至高職階段採直升方式為之(但仍須通過升部評鑑);另大學部則須通過甄選考試。高中以下學生享有公費待遇,專科及大學部學生自費,但校方提供有優渥的獎助學金。
課程方面分普通學科、專業學科與專業術科。普通學科比照一般學校之共同科目,專業科目國小五、六年級為「試探階段」,課程則試分戲曲、音樂、綜藝舞蹈三組授課,先實施專業基礎探索,俟國中以上階段正式施行「分流分科教學」。國中階段教授專業基礎技藝,高職階段除進一步專精所學技藝外並透過演出加強發展自我潛能,二專以上階段則以培養研究、創新、演出之專業人才為主。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施行全人藝術教育,以培養具人文素養、專業技能與學術理論並重,富創作性之表演藝術人才為目標,期盼學生能肩負起傳承與發揚傳統表演藝術之使命。本校在人才養成中,強調學生傳統表演藝術、專業學能與品德涵養均衡發展,期能培育全方位之傳統表演藝術家。
目前學校設有一座京劇文物陳列館、三座表演劇場及二座實習劇場。出版表演藝術專業叢書,製作戲劇與文物介紹之多媒體,每年展演六百多場,由本校附設之「京劇團」與「綜藝團」(近期將增設「歌仔戲團」)及各系學生等團體在國內外演出,兼具教育、推廣與研究任務。
以下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所設之系、科及二團之簡介:
京劇學系
是結合戲劇、音樂、舞蹈、武功、美術及雕塑等的綜合藝術。在繼承中國古老戲曲劇種的基礎上,形成一個精分「生、旦、淨、丑」四種行當以及「唱、唸、做、打」四種功夫為中心的戲劇表演方式,並以寫意虛擬、誇張的藝術特性,建構出京(豫)劇獨特的藝術風貌。
民族技藝學系
以培養多元表演藝術專業人才為宗旨,在課程設計上以發揚我國固有雜技藝術為主,以舞蹈課程為輔,並兼容音樂、體育及劇場技術,培養精通民俗雜技與現代表演劇場專業人才為目標。
戲曲音樂學系
以培養戲曲音樂人才為主,培育繼承與創新傳統音樂之演出人為輔,著重傳統戲曲文武場的專業能力訓練外,並加強各類傳統音樂種如南管、北管、崑曲及地方傳統小戲之表演訓練。課程除傳統樂理外,透過各種中西理論的訓練及本土與西洋樂器的組合,期望刺激戲曲音樂的成長、充實過去文武場的格局,豐富傳統音樂的內涵。
歌仔戲學系
以培育具有傳統精神並兼具現代創作理念的全方位歌仔戲表演藝術家。除研習專業歌仔戲劇藝課程外,也兼顧戲劇理論、舞蹈形體、歷史發展、表演創作、劇場管理、識譜樂理等基礎或進階課程,期望能結合社會脈動,在中國傳統戲曲踏出國際、跨越新世紀之時,為歌仔戲開拓更寬廣的藝術新境。
劇場藝術學系
以培養劇場專業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基礎的劇場技術教育作為重點,除了劇場人文的課程外,依據學生性向,將課程內容及教學分為劇場技術、及戲服製作兩大範圍進行;劇場技術組細分為舞台佈景及燈光音響兩組,加強專業技術之磨練。為培養同學對劇場工作之整體概念,也加入基礎之劇場/舞台管理及劇場設計基礎課程,使學生更加明白所習技能及知識在劇場運作中的地位及價值。
客家戲學系
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基本學識與人文藝術之素養,並經由傳統戲曲學科與術科之訓練、學習,使其具備基礎藝術涵養及客家採茶戲表演技藝。以學群概念培育客家採茶戲曲表演、創作、理論各方面之專業人才,經由表演、創作、理論三方面課程進修,啟發學生潛質,使其於學習過程中瞭解自己在戲曲領域裡最適合之發展走向,配合其志趣,選擇主修組別,使學生得以發揮長才,以期成為客家採茶戲或其他相關表演領域之生力軍。
京劇團
是本校附屬之劇團,肩負學生實習及教學之任務,是國內迄今歷史最悠久的京劇團。與時代同步邁進為目標。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際,繼續專業化目標,為傳承、發揚戲曲藝術而努力,把傳統藝術推向國際舞台,讓戲曲永遠傳唱不墜。
綜藝團
亦附屬於本校,同樣肩負學生實習及教學之任務。成員係由復興劇校綜藝科畢業生及中華民俗技藝訓練中心學員及李棠華特技團部分團員所組成,均為接受八年以上嚴格訓練,學有專精的青年所組成。今後除戮力於民俗技藝之弘揚與推廣外,將不斷的創新、變革,朝多元化之方向發展,走向更璀璨的藝術殿堂,為臺灣在世界發光。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