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琴逢「笛」手 台灣絃樂團吹響「四季」

  您可能聽過韋瓦第耳熟能詳的四季協奏曲,但您可能從未聽過現場由長笛與室內絃樂團編制下演奏,連續不間斷十二個樂章的演出,同時搭配悠揚古懷的大鍵琴的溫暖四季。六月份的藝文沙龍,由素有「長笛界帕格尼尼」稱號的俄羅斯演奏新秀布列可夫(Denis Bouriakov)與台灣絃樂團共同吹響韋瓦第:《四季》(A.Vivaldi: “The Four Seasons”),六月十一日(週三)晚間假國家音樂廳舉行。

  而立出頭的俄籍長笛演奏家布列可夫,可說是國際間竄起相當快速的長笛名家。短短幾年間,一下子便坐擁各項長笛大賽冠軍,輝煌的經歷囊獲「日本神戶長笛大賽」、「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尼可萊長笛大賽」等。不凡的大賽經驗可說是近年演奏經歷與詮釋能力最為旺盛的長笛演奏家。他最讓人驚豔的是讓長笛的經典曲目,披上「展技」的全新面貌,不僅改編演奏多首小提琴協奏曲與奏鳴曲,更擴展了長笛的曲目,將長笛的技巧與藝術性帶往劃時代的高峰。

  音樂會以韋瓦第:《四季》協奏曲貫穿主軸,搭配現代派作曲家朱利維(A. Jolivet)長笛協奏曲與國民樂派巨擘聖桑(C. Saint-Saëns)的奇想迴旋曲。音樂的寫作是在描述事件、活動與氛圍,而音樂的創作是伴隨著戲劇的舞蹈與敘述故事而來,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總愛以春夏秋冬的更迭描述四季的風景,卻沒有人能像韋瓦第的《四季》如此細膩地以「音樂畫像」的方式,詳述四季的變化與人文風景。

  在布列可夫的演奏下,韋瓦第的四首十四行詩,在短短的五十五分鐘內,清楚地表達「快-慢-快」的協奏。閃爍著長笛專屬的銀光,每一個樂段都有十四行詩俐落的詩節,在現場能感覺到音樂的律動和詩篇的起伏是結合在一起的,在每一次trio的震顫下,你很難相信巴洛克音樂中卻存以如此浪漫、音與詩結合的作品。

  自「明媚的春光悄悄來到我們身旁,鳥兒用節慶的歌曲慶祝她的到來」、「當天堂怒吼、冰雹落下,打落了驕傲頂立的玉米」到傳唱「酒神的杯子被裝滿了,農夫載歌載舞慶祝豐收」、「在結冰的小徑上哆嗦,在暖爐旁滿足的休息著」,在座位席間布列可夫用高超的技巧,讓現場聽眾看見草原上牧羊人的穿梭、豔陽下的揮汗蒸溽、複音舉杯的豐收酣睡與北風嚴寒的冰上激戰。【李昱弘/報導】

返回列表